.webp)
面對情緒激動的寵物主人與潛在法律風險,獸醫專業人員的道歉溝通需格外謹慎。香港《道歉條例》(第631章)自2017年生效,為道歉行為提供法律保障,鼓勵以誠懇溝通化解爭端。本文為香港獸醫梳理道歉的「該做與不該做」,助你在維護專業倫理之餘,降低法律風險
為什麼道歉在香港受法律保護?
《道歉條例》規定,大多數民事程序中,道歉不得作為承認法律責任的證據。換言之,獸醫可表達遺憾或同情(例如:「我對您的寵物經歷感到難過」),而不必擔心言論被直接用作訴訟證據。條例旨在促進溝通、解決糾紛,並維護專業關係。
獸醫道歉的「該做」原則
- 釐清事件性質再道歉
並非所有不良結果均屬疏忽或失誤。例如:術後感染若因動物個體差異所致(而非違反消毒程序),則屬「單純不良結果」。此時應表達同理心(如:「我理解您對寵物狀況的擔憂」),但避免不必要的道歉,以免誤導責任歸屬 - 保持誠實與透明
P寵物主人重視專業誠信。即使事件非因過失所致,也應清晰說明事實、處理方案及預防措施。範例:貓隻拔牙後異常出血,應立即解釋可能原因並提供後續跟進,以維持信任。 - 展現同理心
即使無法律責任,情緒安撫至關重要。例如動物於常規麻醉中意外離世,可說:「我對您的損失深感遺憾,明白這對您而言非常艱難」。《道歉條例》保障這類同情表述。 - 尋求專業法律意見
若不確定如何溝通或道歉,應立即諮詢律師或專業顧問。例如用藥劑量失誤時,除即時補救外,應同步聯繫法律顧問,擬定溝通策略。 - 持續開放溝通
主動聆聽主人擔憂並提供解決方案,避免輕率否定其疑慮(如將疫苗後跛行僅歸為「正常反應」)。建議安排複查並解釋潛在副作用。 - 全面記錄醫療過程
從術前準備至術後監測,詳盡記錄手術棉清點、異常發現、助手溝通等細節。完整病歷能證明符合專業標準,為潛在糾紛提供依據。
T《道歉條例》保障範圍:哪些內容受保護?
- 遺憾、同情或善意表述(如:「對此情況造成的痛苦深感抱歉」)
- 事實陳述(如:「手術中動物對麻醉出現未預期反應」)
- 過失承認(需謹慎!):雖條例允許,但建議先諮詢法律意見
- 補救承諾(如:「將檢視流程避免再發生」或「承擔修正治療費用」)
條例不要求:
- 每次道歉均需承認過失
- 使用法律術語或形式化道歉
- 必須提供賠償(除非屬解決方案一部分)
總結
香港獸醫可善用《道歉條例》保障,以真誠溝通緩和寵物主人情緒,同時維護法律權益。透過同理表達與事實說明,既能維繫專業信任,亦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升級。
重要免責聲明
本文內容僅基於本行律師對香港《道歉條例》的總體觀察及實務經驗,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法律意見。所有醫療從業者(包括獸醫及醫生)在具體個案中應諮詢其專屬法律顧問,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行動。法律條文及司法實踐可能隨時變更,本行不保證資訊的實時性。若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,須以英文版本為準。
版權聲明:本文版權歸[律師事務所名稱]所有,未經本行書面授權,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內容。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版本更新日期:2025年7月
本文英文版連結:Rendy Ng Law Firm
若您有興趣參與我們的社會服務,並與我們共同創造積極影響,我們誠盼您的回音!
請電郵至 info@rknlegal.com
參與我們的公益事業。
參與我們的公益事業。
.webp)
訂閱「法律小知識」專業見解
我們不定期發布「法律小知識」實務指南,提供最新法律動態、新法規解讀、重要案例更新、法律趨勢分析及行業最佳實踐方案。
如欲接收我們的專業更新,請選擇您感興趣的法律領域並輸入電郵地址:
Thank you! Your submission has been received!
Oops!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.
.webp)
您的法律夥伴第一步
歡迎隨時聯繫 — 我們樂意聆聽您的需求,並將盡快為您提供專業建議。
Oops! Something went wrong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.